神来之玉、供佛之宝:藏地瑰宝绿松石
自古以来,绿松石就深受藏胞们喜欢。它被用于第一个藏王的王冠,是藏传佛教中的供佛七宝之一,西藏族人出嫁女儿时,也要送颗绿松石给女儿。可以说,绿松石作为西藏文化的一种显著特征,至今仍燃烧着不灭的火焰。
古老历史
绿松石,又名绿宝石、松石,是世界稀有的高档玉石,因其形态万千,色泽艳丽柔和,石质坚硬细腻,光泽温润而闻名,自古便与“和田玉”、“独山玉”、“岫玉”一起,被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玉”。
绿松石原石
绿松石被古人称为“碧甸子”、“青琅秆”等,因色如松绿,形似松果得名。欧洲人称其为“土耳其玉”或“突厥玉”。土耳其并不产绿松石,古代波斯出产绿松石,经土耳其运往欧洲,人们以为其产于土耳其而得名。据考证,中国“绿松石”一名最早见于清代文献,据《清会图考》记载:“皇帝朝珠杂饰,惟天坛用青金石,地坛用密珀,日坛用珊瑚,月坛用绿松石。”1927年我国清代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地质科学史专家章鸿钊在其名著《石雅》中解释“其或形似松球,色近松绿,故以为名”。因天然产出常为结核状、球状,色如松树之绿,称为绿松石。其称谓形象生动,所以被人们一直沿用至今。
在中国,绿松石在石器时代就已被人类所利用,距今5000年前新石器晚期文物中,就有绿松石装饰品。江苏南京北阴阳营遗址,新沂花厅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掘出有绿松石耳坠等文物。青海大通县孙家寨原始社会的墓地中,出土有距今5000年前的绿松石装饰品。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发现了距今4000年前的绿松石文物。商代河南安阳殷墟出土文物中有镶嵌绿松石带把象牙杯等珍贵文物。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使用的剑柄上镶嵌着珍贵的蓝色绿松石。后来,人们又考证出,红楼梦里面的“通灵宝玉”、春秋战国时期的“和氏璧”,皆为绿松石。
大凡古老的民族,用绿松石做珠宝首饰的历史都很悠久,在我国各民族中,绿松石用得最多的,要数藏族人民。
绿松石与西藏文化
自古以来,绿松石就在西藏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被用于第一个藏王的王冠,用作神坛供品以及藏王向居于高位的喇嘛赠送的礼品及向邻国贡献的贡品。在上世纪拉萨贵族所戴的珠宝中,金和绿松石仍是主要的材料。
在许多亚洲国家,蓝色被视为吉利的象征,并把许多特别的权力归因于这一蓝色或带蓝色的宝石上。一些西藏同胞相信戴一只镶绿松石戒指可保佑旅途平安。梦见绿松石意味着吉祥和新生活的开始。戴在身上的绿松石变成绿色是肝病的征兆,也有人说这显示了绿松石吸出黄疸病毒的功能。
藏银镶绿松石项链
许多藏族人颈脖上都戴有系上一块被视为灵魂的绿松石的项链,出嫁女儿时,也会送一颗绿松石给女儿。而绿松石用于日常发饰也极为常见。游牧妇女将她们的头发梳成108瓣,瓣上饰以绿松石和珊瑚。据说,对藏南的已婚妇女来说,秀发上的绿松石珠串是必不可少的,它表达了对丈夫长寿的祝愿。头发上不戴任何绿松石被认为是对丈夫的不敬。
在喜马拉雅地区西部,绿松石和其他一些贵重物件被直接缝在女人的衣裙或儿童的帽上。有时整个外衣的前襟都装饰上金属片、贝壳、各种材料的珠子、扣子和绿松石。孩子帽上的饰物还有保护作用。 大多数藏族妇女还将绿松石串珠与其他贵重物品如珊瑚、琥珀、珍珠和硬玉等一起制成的项链。男性的饰物则比较简化,通常用几颗绿松石珠子与珊瑚串在一起围在脖子上,或在耳垂上用线系上一颗绿松石珠。尼泊尔西北部的妇女以戴一颗边上配两颗珊瑚珠的长70mm的绿松石块为荣。戴上这一件珠宝,对外出经商的丈夫来说,意味着身家安全。
护身符容器在亚洲是一种重要的珠宝玉器。每一个藏族人都有一个或几个这种容器来装宗教的书面文契。从居于高位的喇嘛衣服上裁下的布片或袖珍宗教像等保护性物件。这种容器可以是平纹布袋,但更多的是雕刻精巧的金银盒,且很少不带绿松石装饰。有时居中放一块大小适当的绿松石,有时将许多无瑕绿松石与钻石、金红石和祖母绿独到地排列在24K黄金祖传物件上。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拉萨地区和西藏中部,流行一种特殊类型的护身器:在曼荼罗(菩萨像及供奉此像之地)形盒,上有金银的两个交叉方形,通常在整个盒上都镶饰有绿松石。
绿松石手链
西藏的任何一件珠宝玉器都可能含有绿松石。24K金、银或青铜和白铜戒指上镶绿松石是很常见的。有一种很特别的戒指呈典型的“鞍”形,通常很大,藏族男人将它戴在手上或头发上,女人则喜欢小戒指。
不管是哪个群体,女人还是男人,都喜爱耳垂。女人的耳垂成对穿戴,而男人只在左耳戴一只耳垂。过去拉萨的贵族戴的耳垂令人望而生畏。一种用金、绿松石和珍珠制成的大型耳垂一直从耳边拖到胸部。西藏中部的妇女在隆重场合戴的一种花形耳饰(称之为“耳盾”也许更合适,因这些耳饰被小心地安置在耳前,并结在头发上或发网上)整个表面都布有绿松石。
在中国,绿松石与华夏文明有着深厚的渊源。从原始部落妇女佩戴的耳环、坠饰到商代铜器、漆器上的镶嵌,从文成公主进藏的陪嫁到故宫博物院里的皇室供品,无一被迷人的光环所包围。可以说,人类文明史,见证着绿松石独特的魅力。
1、本站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本站部分图片、文字整理自网络,无法核实真实出处,仅为分享,如涉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小编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