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深山好乘船——竹山绿松石产业观察

2011-11-14
编辑:绿松石

地处鄂西边陲的竹山,是传说中女娲补天的地方。大自然是公平的。重重秦巴山,拦住了多少人走出大山的脚步,却也给竹山人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绿松石,这些躲藏在地下的精灵,一旦蹦出人间,走出深山,便给竹山人带来了富足的希望。人们说,那是女娲补天剩下的五彩云石,是女娲留给竹山的宝藏。

山沟沟里的亿元产业

绿松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玉石品种之一。这些天蓝碧绿的石头,是制作各类饰品的上乘玉材,深受古今中外名人雅士喜爱。5月18日,竹山县举办首届宝石文化节,来自美国、印度、香港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名珠宝客商和专家齐聚竹山,小小山城一时间喧闹无比。最高兴的人要数竹山县经贸招商局局长谢心红。他扳指一算,文化节开幕当天,绿松石交易额达250万元,签约招商项目19个,合同引资3.3亿元。“去年,竹山县8大特色工业总产值达7亿元,其中绿松石一项,产值就达1亿元。”谢心红说。据统计,目前全县绿松石开采、加工和营销企业已达300多家,从业人员达10000余人。宝石文化节上,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委会还向竹山县颁发了证书,“中国绿松石之乡”实至名归。然而,鲜花和掌声背后,我们看到,竹山绿松石产业经历了艰难的跋涉。

从乱开滥采到保护性开发

上世纪50年代,湖北省第五地质大队曾在竹山县进行过矿产资源普查。调查资料显示,竹山属世界罕见绿松石富矿区,现有储量约5万吨,占世界总储量的70%。丰富的矿产资源引来疯狂的开采和掠夺式开发。全县蕴藏绿松石的12个乡镇,个个都抢着挖矿,因为“谁不挖谁吃亏”。“在暴利驱使下,竹山绿松石矿一度出现无序开采、粗放经营、交易混乱等现象,导致产业效益低下。”竹山县国土资源管理局副局长柯燕柱痛心地说。为保护得天独厚的绿松石资源,竹山县严把开采准入关,全面清理采矿许可证,取缔非法无证矿点,全面规范开采秩序。柯燕柱介绍,近两年全县先后炸封了32个非法采矿点,并对矿山开采权实行有偿出让。目前,只有秦古、得胜、麻家渡等5个乡镇被批准限量开采绿松石矿产资源。为了更好地管住矿石加工企业的“手”,5月18日,竹山绿松石同业协会成立。谢心红说,该协会不仅要制定绿松石年度开采、加工和销售计划,还负责统一绿松石行业质量技术标准,进行对外营销和市场开拓,并监督和打击无序开采、营销中自相残杀、成交时竞相压价等行为。

从“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

竹山县商务局局长徐茂松说,以前没有与国际市场接轨,竹山绿松石主要销往沿海地区,然后由外贸公司转手“漂洋过海”。部分业主只图“货出手、钱到手”,在交易中相互压价,使绿松石失去应有价值。竹山人意识到,要把绿松石产业做大,不能老是坐“别人的船”,必须自己“造船”。因此,竹山县商务局积极组织绿松石加工企业申报自营进出口权,目前,已有两家规模较大的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权。宝丰珠宝公司经理邵忠文说,以前公司加工制成的绿松石圆珠和戒面,在国内每公斤卖价仅为5000元和8000元。现在产品直接进入国际市场,每公斤价格升至8000元和10000元。“目前,全县80%以上的绿松石饰品出口到美国、西欧、中东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创汇额占全县出口总额的一半。”徐茂松说。

从卖原料到卖成品

要想做强做大绿松石产业,必须拉长产业链,变卖原料为卖成品,走精深加工之路。近两年,麻家渡工艺品有限公司不惜重金,从德国、美国等地购进设备、引进技术,还上马一条“加胶”生产线。该生产线每年吃掉8吨“白料”,使绿松石矿中近8成的废弃矿渣得到再生利用。“投入是为了产出,仅此一项技术,公司年产值可增加160万元,群众也由此获利80万元。”公司总经理张昌虎说。目前,竹山县绿松石加胶、打磨、钻孔等技术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成功开发出了圆珠、随形、雕件等70多个品种的珠宝饰品。其中,绿松石戒面几乎垄断国际戒面市场,“女娲补天”系列产品获国家专利。为促进绿松石产业的发展,竹山县县委书记董永祥提出,要把绿松石产业作为全县8大主导产业之首而大力培植。县委、县政府计划,每年投资3000万元,用于绿松石产品的精深加工和新产品开发,引导绿松石产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力争到2010年,绿松石产业年创产值达到3亿元,出口创汇8000万元以上。

声明:
1、本站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本站部分图片、文字整理自网络,无法核实真实出处,仅为分享,如涉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小编删除,谢谢!